今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发布了《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通过数据可知,全国超1400万人承受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每天在通勤上花费太多时间非常影响幸福感,那要如何才能解决呢?
报告内容显示,在44个主要城市1400万极端通勤人口中,有近600万青年人群,其中,北京26%青年人群单程通勤超过60分钟,上海13%、广州10% 、成都10%,通勤状况较好的深圳、杭州也有近10%青年承受着极端通勤。
据了解,5公里内通勤是“幸福通勤”的最大阈值,其比重反映城市就近职住人口占比。
在去年监测城市中,仅51%通勤人口可享受“幸福通勤”,41个城市出现通勤幸福度下降;而超过60分钟则被划定为极端通勤,其背后反映城市职住空间的分离。
在42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超七成城市极端通勤比重增加,北京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最大,首次达到30%。
数据显示,2021年,北上广深平均通勤距离9.4公里,同比增幅显著,达0.4公里;其中,北京平均通勤距离11.3公里,同比增加0.2公里,是全国通勤距离最长的城市。
2021年,北京通勤空间尺度最大,半径达41公里,较超大城市(北上广深)的通勤半径均值长3公里;职住分离情况也最堪忧;北京职住分离度达6.6公里,接近深圳的3倍,也远超过超大城市的平均职住分离度(4.2公里)
与之相对应的是通勤时间减少,郑州是通勤空间半径和平均通勤距离年度增幅最显著的城市,但该城市极端通勤比例连续3年减少。
除郑州外,极端通勤持续改善的城市仅4个,分别为深圳、南京、杭州、厦门。
上下班时间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通勤时间漫长的背后,不仅是工作场所人员的职业和生活分离的问题,而且还影响着每个职位的职业发展。有研究曾经证明,通勤压力与职业疲劳和辞职意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换句话说,不良的通勤体验可能会使员工厌倦工作并离开工作。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拥挤不堪,气味难闻;开车上班经常面临交通堵塞……无论是选择哪种通勤方式,上班族在整个通勤过程中都必须处于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
单程通勤时间的拉长也占用了我们大量的生活、休闲和运动时间,经过长时间的堆积,会滋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愤怒、沮丧等。长期通勤更是被许多年轻人看作“浪费生命”。有一个明显的逻辑是,当人们每天都必须做他们认为“毫无意义”和“不值得”的事情时,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变得焦虑和沮丧。每一次不愉快的通勤经历都在不断增强内在的负面情绪。
只不过新时代的打工人,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在单位附近租一个近一点的房子,其实也就是金钱和时间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