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的盘龙城遗址在殷墟下层时代被废弃,但是这个遗址被保留了下来,也是我们武汉的文物保护者努力的修复,我们才有幸看见,你知道吗,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也于近日推出了吉祥物啦!快来看看吧!
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也于近日推出了吉祥物——萌犬尨尨,它的造型来自博物院一只可爱的看门狗虎子。 随着故宫猫、观复猫的走红,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也于近日推出了吉祥物——萌犬尨尨
它的造型来自博物院一只可爱的看门狗虎子。消息刚公布,便吸引大批网友围观,不少人对即将开放的博物院充满期待。
1岁多的虎子是去年被保安收养的,黑白相间的毛色配上小粗短腿和又大又亮的眼睛
很快成为工作人员“团宠”。保安大叔买狗粮,研究人员给它做窝、喂蛋糕。别看虎子还小
却颇有“学术追求”。每次武大考古教授张昌平来,它又是抱大腿,又是扯裤脚;院里开大小会,虎子都积极到场。
“虎子是离考古专家最近的成员。”宣传策划部石梅形容。
如果不是一次卖萌被设计者阿三发现,虎子也许无法从众多看门狗中“脱颖而出”。
今年1月,考古专业学生阿三(原名李子一)受邀设计吉祥物。虎子带着她逛遗址,还钻草丛里扑野鸡。
阿三灵光一现,几笔勾勒出虎子的形象,很快拿出了吉祥物初稿,大家一致通过。
至于“尨尨”,则是工作人员从十多个名字中选出的。“尨”是多音字,读作“máng”,泛指狗
吉祥物正是一只萌狗;读作“méng”,指蓬乱的样子,道出吉祥物尨茸可爱;读作“lóng”,和“龙”同义
与盘龙城的“龙”呼应;读作“páng”,通“庞”,寓指盘龙城商文化蕴广含深。一个字,四个不同读音
蕴含更深的盘龙文化,也让大众了解汉字的无穷魅力。
别看虎子成为吉祥物只是阿三的瞬间灵感,但狗与盘龙城的“前缘”实则很深。
博物院副院长郑远华介绍,殉狗是商代墓葬独有特点,盘龙城发掘的贵族墓葬里
一直有在墓内腰坑中殉狗的习俗。“这说明,商朝时期,人们将狗视作重要伙伴
甚至寄望死后依旧守护他们的魂灵。”加上考古人员常在野外工作
艰苦条件下离不开忠犬相伴、看家护院,2018年正好是狗年,让虎子成为吉祥物几乎顺理成章。
目前,尨尨已经推出了十余款造型。基础款尨尨身着黄色服饰、蓝色腰带
阿三说,黄色象征黄河地区商文化,蓝色衣衽和腰带象征长江地区商文化
反映盘龙城遗址是中原商文化与长江商文化的交融。
而贵族服饰款的尨尨头戴的饰品,正是盘龙城的“兽面饰”
腰带上的“饕餮纹”则出自盘龙城锥足大圆鼎。
虎子靠卖萌吸引注意,与当下博物馆花式卖萌如出一辙。
201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社交网站贴出一款“朕知道了”纸胶带,引发网友热议。
随后,故宫猫走红网络,这些在故宫里抓老鼠的御猫,经“掌门人”单霁翔推广,广受网友热爱
很快成为文创开发IP。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为观复猫开了微博,8万余粉丝关注。
20多本观复猫书籍,让孩子通过可爱的猫认识文物。
“文物不能沉睡在库房里,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几乎成为博物馆的共识。
郑远华认为,过去博物馆的陈列和讲解方式过于“高冷”,让观众有些“敬而远之”
而一只萌宠的出现,能很快吸引小朋友乃至大朋友的注意,哪怕是600岁的故宫
也能瞬间变得年轻接地气起来。
这也是阿三成为设计者的原因,即将远赴英国攻读考古博士的她,跨界考古圈与漫画圈
去年以一本《考古入坑指南》漫画出名。郑远华说,阿三活泼幽默地诠释尨尨
如同博物院向市民发出邀约,希望人们愿意亲近厚重的商文化,触摸有着3500年的武汉城市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