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今年开始实施禁捕工作,武汉长江段的水域环境和生态状况都有一定的改善。前不久有市民在武汉长江江面看到了久未出现的长江江豚,今年长江江豚科考行动也已启动,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经常看到它们。来看看武汉市都有哪些举措推动江豚回归。
为进一步保护好长江江豚这个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物种,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长江禁捕退捕为契机,把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放在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统一考量、统筹部署。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市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强调要坚持应急和谋远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抓好水生生态环境以及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重点完成十个主要任务。
1、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组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开展现阶段武汉城区江段生态环境调查,布置和采用水下自动监测阵列,自动监测和记录长江江豚偶尔出现的时间和水域等。
2、组织开展相关资料收集分析
组织生态环境、交通等部门收集武汉城区江段生态环境历史数据交科研部门分析,研究长江江豚出现和长期停留所需的基本生态环境条件等。
3、组织开展长江江豚出没监视监测
选择长江江豚出现的重点江段设置2-3个固定观测点,聘请当地渔民作为长江江豚观测员,及时掌握第一手监测数据资料。
4、持续开展长江全面禁捕工作
强化长江武汉段执法检查,按照禁捕退捕工作相关要求,渔政与公安、海事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进一步清理整治“绝户网”,严厉打击相关水域“电、毒、炸”行为,加大长江武汉段日常监管频次、力度,巩固长江流域全面禁捕成果。
5、组织长江江豚栖息江段建设论证
有针对性地开展长江江豚栖息江段建设,主要包括改造一定比例的城区固化岸带,使之更加自然化,促进小型鱼类自然增殖。进一步提升白沙洲、天兴洲自然岸带环境质量和水文条件,促使长江江豚长期停留。
6、组织开展相关技术运用
依托已设置的长江江豚自动监测阵列,继续对相关江段生态环境条件和管理措施进行优化。适度采用声学诱导技术,优先实现天兴洲、白沙洲水域长江江豚回归和较长期停留。
7、组织开展船舶航行限速试点
包括设限船型(大型货船及高速快艇)、设限时间,以及最高航速等内容,保护相关水域的长江江豚免受船舶噪声以及船舶螺旋桨的直接伤害。
8、建立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中心
适度扩大现有的长江江豚饲养繁殖群体。
9、推动成立民间长江江豚保护组织
为长江江豚回归武汉城区江段储备更多的社会资源。
10、加强水生生物保护科普教育
在我市已有的科技馆、科教中心、公益广场等场所增加设置长江江豚科普宣教空间。开展水生生物科普、长江江豚保护、长江江豚回归等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制作发放宣传画册、提升公众关注长江以及长江江豚等水生生物保护意识。
在开展长江江豚回归保护工作的同时,武汉市持续强化长江保护和修复,将非法捕捞与非法采砂、非法排污、非法侵占岸线整治等长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同步考虑、同步推进,加强长江河道噪声治理,加快探索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系统强化长江大保护工作,确保长江江豚这个名片再次在武汉“微笑”。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在武汉段长江江豚出没的白沙洲等水域安装监控仪器,白沙洲水域、长江与汉江交汇水域、天兴洲水域三个重点地候选点有望成为“江豚之家”,让市民能近距离观看江豚。
长江江豚又名扬子江江豚、江猪、黑鼠海豚、窄脊江豚等等。一般生活在咸淡水交界的海域或者淡水河川,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代。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存活量很少。
白暨豚灭绝后,江豚成为长江中最后仅剩的鲸豚类动物。这些遗传数据揭示了长江江豚具有的截然不同的遗传组成,研究人员希望促使人们开展长期努力,防止长江江豚栖息地被破坏。
湖北地区的江豚保护区/研究机构有:
1、湖北石首国家级自然保护(迁地保护);
2、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