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小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不仅每天都有好吃的和好玩儿的、穿新衣服,还可以收到长辈们的压岁钱。但是长大后才会发现压岁钱并不知道去了哪里,因为当时收到后就交给父母了。来看看《民法典》关于压岁钱父母能否使用的解读。
根据《民法典》:
1、若孩子是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红包是纯获利行为,父母可帮孩子保管,但不能替孩子花。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独立实施的行为也要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孩子能自由支配多少压岁钱,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对待。
严格说起来,压岁钱是小孩的。压岁钱是父母或者长辈给孩子的新年祝福,意在压住邪祟。从法律上来说,给孩子红包是一种赠与行为。随着红包交付至孩子手中,孩子就取得了压岁钱的所有权。
压岁钱是汉族的传统年俗,一般在岁尾之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赠予晚辈,有保佑平安的美好寓意。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在汉代,当时也叫压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些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一种佩戴的钱币形状的辟邪品。“压岁钱”有两个寓意,一种为压“祟”。“祟”是传说中的小妖,传说有人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此保护孩子免受“祟”的惊吓,因此得名为“压祟钱”。
还有另一种说法为“压惊”。传说古代有一种凶兽叫“年”,每隔365日之后就会在夜里出现为祸人间。人们最开始用食品来安慰在驱赶“年”时受到惊吓的孩子,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朝便有了“压惊钱”一说。
压岁钱最开始并不是真的给钱,而是给像钱一样的象征性东西,以起震慑作用,随着长辈在过年时包一块大洋给子女的情形出现,压岁钱的意义才发生重大改变。从此以后,压岁钱辟邪驱魔的说法逐渐演变成了希望晚辈步步高升等美好励志的寓意,希望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三十晚上
据传说,古时候有个小妖怪叫“祟”,喜欢在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伤害小孩子,但是将钱包在红纸里,放在小孩子的枕头底下,这小妖怪就会被吓跑了。
所以年三十便有了给孩子红包的习俗,寓意为“压祟”,希望保护孩子的健康,来年都可以顺顺遂遂。
初一早上
不少地方的人们,也选择初一早上,给孩子压岁钱,因为大年初一,是孩子和长辈拜年的日子,也表达了晚辈对长辈的尊重,长辈刚好在这个时候给孩子压岁钱。
这个时候给孩子红包,意味长辈表达对晚辈的喜爱之情,也祝福孩子,在接下来的一年都不缺钱花,新年头一天传递给孩子好运。
所以啊,其实那一天给孩子压岁钱都是可以的,因为孩子不管什么时候收到,他们都是会开心的,这应该是孩子最期待的事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