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2021年中小学工作新规定,要求小学生的作业不能在校外进行,初中生作业不超纲,高中生作业不越界,并且明确规定禁止手机进校园,还将对中小学生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专项整治……详见下文。
围绕2021年工作重点,教育部提出:
1、把体育工作与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要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制定学校体育教师、场地器材建设配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好“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把体育工作与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和“双一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纳入文明城市及健康中国评价体系。
2、教育部将开展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
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学校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工作。开展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研究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常态化监测机制。
3、研究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常态化监测机制,把体质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内容
在读物管理方面,课外读物和教辅管理要以推荐目录为主,注重内容管理和推荐方式的管理,具体用什么东西由家长去选择,教育部门主要是把好关。同时,体质管理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体育教育,要作为学校管理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4、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 ,2021年要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在作业管理方面,对各学段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
5、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对学校监测考核
在睡眠管理方面,要把家庭和学校的边界划出来,研究学校的发力方式,提出学校怎么配合家长的具体方式。要监测考核,总的要求是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按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发育过程中平均睡眠时间标准来考核。
6、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
在手机管理方面,要疏堵结合、对症下药,直面差异、分类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
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追致力于为学生和家长减负。“零作业”、“少作业”屡屡被提及。早在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就提到: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提出,鼓励各地开展每周无作业日等探索。
各所学校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例如,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早在2009年就开始“无作业日”探索。从周一至周四,老师任意选择一天不给学生留书面作业。
在校方看来,小学阶段的学科性不强,如果将这6年的目标全锁定在分数上,而忽略孩子其他能力和素质的成长,就是荒废时光。“无作业日”并不意味着放纵学生,而是给他们一个更多元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在东风东路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分别安排上书法、舞蹈、乒乓球、武术、动漫和中国象棋等课程。
1、加强作业布置的专业指导
市教研科研中心出台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相关业务指导意见。各县(市、区)和学校要积极探索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一生一作业”模式。
2、系统规范作业管理
由年级组统筹作业总量,采取“基础作业+弹性作业”模式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作业难度不得超过课标要求、不得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3、布置多样化学生作业
学生每天要有适度的体育锻炼作业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各中小学校每月至少布置一次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亲子活动作业,如欣赏文艺演出、踏青、参加体育活动等,鼓励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4、培养学生的作业能力
原则上不得通过微信、QQ群布置学科作业,将记录作业的权利和能力还给学生,同时要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作业作为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培养。
5、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积极倡导学生身心健康优先于学业成绩的观念,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
6、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布置学生难以完成,形似给学生布置,实则给家长布置的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小学所有年级均不得将小报、视频制作布置为家庭作业,确需由学生制作的小报应在学校由教师辅导完成。
7、减轻家长额外负担
各学校不得指派家长参加本该由师生完成的事宜,如打扫教室卫生、班级文化布置、装饰美化演出场所等。严禁要求家长点赞、投票、转发各类信息。
网友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