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为:贾湖骨笛、妇好鸮尊、杜岭方鼎、玉柄铁剑、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金简和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下面小编便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一起看看吧!
位置:1楼1展厅
介绍:贾湖骨笛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长23.6厘米,于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M282号墓出土。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位置:1楼2展厅
介绍:妇好鸮尊所处时代为商代晚期,通高46.3厘米,口长16.4厘米,足高13.2厘米,盖高13.4厘米,重16千克,于1976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出土。妇好鸮尊是妇好墓所出468件青铜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头部羽纹动感尤烈,呈现出商文化刻意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
位置:1楼2展厅
介绍:杜岭方鼎所处年代为商代早期,通高87厘米,口长宽61厘米,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约64.25千克,于1974年在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出土。杜岭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位置:1楼3展厅
介绍:玉柄铁剑所处时代为西周晚期,通长34.2厘米,柄长12.2厘米,剑身长22厘米,叶宽3.8厘米,玉剑茎最大直径1.8厘米,于1990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虢季墓)出土。虢季墓是“1990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玉柄铜芯铁剑(即玉柄铁剑),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为一体,制作精美,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位置:1楼4展厅
介绍:莲鹤方壶所处时代为春秋时期,通高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于1923年在河南省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莲鹤方壶的出土,证明早于孔子100多年,就已从“错彩镂金、雕缋满眼”中突出一个活泼、生动、自然的形象,成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把装饰、花纹、图案丢在脚下了。它从真实自然界取材,不但有跃跃欲动的龙和螭,而且还出现了植物:莲花瓣。表现了春秋之际造型艺术要从装饰艺术独立出来的倾向。尤其顶上站着一只展翅的仙鹤,象征着一个新的精神,一个自由解放的时代。
位置:2楼5展厅
介绍:四神云气图壁画所处时代为西汉早期,长5.14米,宽3.27米,于1987年在河南省商丘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出土。四神云气图的出土,显示了中国神仙世界关于莲花的“联想”,比佛家更为大气磅礴;中国神仙世界里的莲花,与释迦牟尼一步一莲的传说相比,一则落到了实处,二则更大胆、更浪漫。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汉代将“四神”看作与避邪求福有关,广泛用于铜镜、漆器、壁画等装饰上。在四神云气图中,仙鹤演化为朱雀,荷花、云朵是升仙媒介,它们与青龙、白虎、玉璧、灵芝、怪兽等,共同构建起西汉初年一个时代的思想高度——四神云气图是中国神仙世界集大成者,更是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一部史诗。
位置:2楼7展厅
介绍:武则天金简所处时代为唐代,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重223.5克,于1982年在河南省登封嵩山峻极峰北侧石缝中出土。这一稀世国宝的发现,不仅是研究女皇武则天崇仙仰道思想的直接物证,也是研究武周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料。
位置:3楼10展厅
介绍: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所处时代为北宋,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于1987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村出土。“天下名瓷,汝窑为魁。”在北宋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中,不但河南独占其三,而且汝窑位居魁首。天蓝釉的形成,主要是在烧制过程中窑位与火候恰臻妙处,因此成品率极低,传世极少。中国一共发现汝官窑传世天蓝釉器物4件;而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天蓝釉作品,独此一件。在5件天蓝釉作品中,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不但是唯一一件经考古工作者科学发掘所得的器物,而且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稀世难得。
位置:4楼13展厅
介绍:云纹铜禁所处时代为春秋时期,纵长131厘米,横长67.6厘米,高28.8厘米,身宽46厘米,重94.2千克,于1978年在河南省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云纹铜禁,庄严瑰丽,造型奇妙,铸艺巧夺天工,霸气自然天成,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