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中国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检测出新冠病毒的案例很多,涉及产品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包括冻南美白虾、冷冻海鲜、冻鸡翅和冻带鱼等等,都是从哪些国家来的,往下来看一下。
自7月以来,我国已发现16起冷链冻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案例。8月起,冻鸡翅、冻去骨牛肉、冻带鱼等逐渐出现在名单上,来源地从遥远的巴西和挪威一直延伸到与我国接壤的俄罗斯(如下图)。
7月10日,海关总署通报,大连海关、厦门海关分别在3批自厄瓜多尔进口的冻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
7月15日,重庆沙坪坝区通报,检测发现重庆西部物流园一冷冻仓库部分厄瓜多尔冻虾产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呈阳性;
8月12日,安徽芜湖通报,1家餐饮店进口的厄瓜多尔冻虾外包装样本新冠病毒核酸复核结果呈阳性。
8月13日,广东省深圳市发现1份从巴西进口的冻鸡翅表面样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9月18日,海关总署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从印度尼西亚进口的一批冻带鱼的一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9月18日,长春市宽城区对某食品公司品名为红太阳俄须的鱿鱼须外包装样本进行常规监测,其中1份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9月23日,从挪威进口1批的冻尖吻平鲉1个外包装样本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目前进口食品外包装出现感染,最大的可能性来自产品在生产后的仓储、冷链运输、销售过程中,外包装被感染新冠的人员直接接触到,或者整个过程的空气中飘浮有新冠病毒而造成的。”姚卫蓉说,在整个冷链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原因,上述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接触面只要受到污染,新冠病毒就一直存活。
11月9日消息,近日我国官方印发了针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最新方案,方案的执行实现了海关、交通运输、卫生健康以及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全方面覆盖。
方案指出,在食品运输过程中,承运企业不得开箱,必须确保食品未受任何外部影响。在食品到达口岸进入冷库前,海关将查验生产运营单位所附的消毒证明;如未消毒,则需在掏箱卸货时,对该批货物的集装箱内壁、货物外包装实施消毒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7日,海关总署已对发生员工感染新冠肺炎的19个国家56家冷链食品企业采取了暂停进口措施。同期,海关总署与99个国家或地区召开了121次视频会议,目前我国的倡议也得到了食品出口国的积极响应。
目前,中国也已加强了冷冻、冷链食品的管理,严格进行入关检测、消毒,加强物流全链条从业人员作业防护,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核酸检测,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吴尊友说:“对于广大的消费者来说,因采购进口冷链食品引起感染的风险非常低。”吴尊友解释,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来都可能是核酸阳性,也就是说核酸阳性不一定代表有传染性。如果我们不小心买到了污染的食品,感染的风险也是很低的。只要我们保持手卫生,坚持生熟分开,造成感染的风险就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