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北湖生态新城是新的建设项目之一,目前还在建设当中,为青山区的发展起到一个更好重要,带动经济来源,提高当地区的更多产业,下面了解下青山区北湖生态新城是怎么规划的。
地址:生态新城北抵长江,南至严西湖,西邻武钢主厂区、冬至化工园区
面积:总面积107公里。
规划:定位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示范项目、青山区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突破口,着重于改善片区经济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绿城大片区。
武汉市青山区(化工区)常住人口63.62万,面积161.14平方公里,位居中心城区第二,辖1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管委会,共有83个社区、32个行政村。
而产业组团规划范围西至八吉府大街、南至北湖路-外环线-青化路、北至长江、冬至西港路,面积36.8平方公里。整个产业组团以80万吨乙烯项目为核心,配套布局下游产品加工园区、港口物流园区以及生产性服务中心等,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
青山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于楚东南文化区的范围,是鄂国的领地。而后经过多次历史沿改,在1955年2月,随着建设国家钢铁基地(武钢、现于宝钢合并为宝武钢铁)和城市发展需要,武昌县第九区21个乡镇划入武汉市,与武汉市南湖区3个乡、东湖区1个乡合并组建青山区。
而后,又于1964年8月,青山行政区农村部分全部划出,境域面积因此缩小五分之四。2009年5月,将洪山区的1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的全部区域及4个行政村的部分区域划归青山区管辖。将青山区厂前街的自建社区全部划归洪山区管辖。
化学工业区的前世今生
2008年,由于城市发展,主城散布的工业企业严重影响城区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化工企业开始逐步搬离市区。此前主城区范围内共有青山工业区、白沙洲工业区、鹦鹉洲工业区、古田工业区、关山工业区等12个老工业区,共127家化工企业开启了搬迁之路。直到2014年4月27日,武汉三环内最后一家化工生产企业——武汉有机实业公司机器停止轰鸣,武汉主城区自此告别化工时代。武汉三环内100余家化工企业中,一部分迁入武汉化工新区,一部分彻底关停,还有一部分外迁至仙桃、潜江、黄冈等地。
整体战略规划“一轴两区三城”
青山区(化工区)坐拥161平方公里区域面积和30公里长江岸线,同时作为长江新城南岸片区、东湖绿心北向拓展片、长江主轴重要的商务轴和生态轴部分、六湖联通和四水共治的重要节点,位置非常重要。片区将大力实施“一轴两区三城”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宜业宜居新青山。形成“一轴集聚引领、两区创新发展、三城转型再造、若干亮点支撑”的“一轴两区三城多点”产业空间格局。
一轴:和平大道-化工大道沿线长江综合发展轴
"一轴"即依托长江主轴青山段,打造“和平大道-化工大道沿线长江发展轴”,串联临江大道、和平大道商务区、和平大道两侧生态居住区、沿江生态绿化景观带等各功能板块,形成呼应长江主轴的亮点区片。
两区:宝武转型升级示范区+新材料产业园区
“两区”是宝武转型创新示范区和新材料产业园区,以钢铁及高端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为支撑,创新驱动引领青山区产能升级,建设工业倍增片区。
宝武转型创新示范区
宝武转型创新示范区位于青山区中部,规划范围约25.64平方公里。以武钢厂区为主体,围绕“一厂三园”打造都市钢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宝武转型示范区总体定位为都市钢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发挥其硅钢产能居世界前列和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精心打造千亿装备制造产业园区。
新材料产业园区
新材料产业园区规划范围约30.76平方公里,构建“一心三区”——围绕乙烯炼化一体化核心,打造乙烯炼化一体化产业区、乙烯下游产业及化工新材料产业区、化工物流区。
三城:滨江红城、滨湖蓝城、北湖绿城
“三城”为滨江红城、滨湖蓝城、北湖绿城,打造服务业倍增片区,努力实现工业和服务业提质增量。同时打造若干亮点区块支撑服务业倍增片区建设。
滨江红城规划范围约35.67平方公里,定位为长江南岸新城。充分发挥滨江优势,沿江依次打造红钢城商务居住区、两河生态文化区、工业港文化创意综合区。
滨湖蓝城规划范围约32.10平方公里,定位为生态科技城。充分发挥严西湖生态景观资源,打造打造严西湖生态休闲带。
北湖绿城规划范围约38平方公里,定位水乡生态绿洲、生态科创基地、智慧宜居新城。分布实施:长江湿地、北湖湿地、滨江林带、科创基地、大地花海、智慧新城项目。导入田园文旅、健康产业、绿色农业、环保治理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