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贺新岁,年初二回娘家;年初三赤口日,年初四接财神;年初五破五,年初六送穷出门;年初七庆人日,年初八不回家;年初九九皇诞,年初十打春去。下面小编便为大家带来大年初一到初十的风俗与禁忌,一起了解下吧!
作为新年的第一天,大年初一有着丰富的习俗和禁忌。清晨,人们会放鞭炮,称为“开门炮仗”,寓意辞旧迎新。这一天,晚辈会向长辈拜年,长辈则会给晚辈发压岁钱,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大年初一忌动刀剪、避免争吵、不说不吉利的话,也不扫地倒垃圾,生怕扫走福气财运。
大年初二是开年日,早上拜祭天地神灵,祭礼完毕,烧炮、烧纸宝,然后吃“开年饭”。“正月初二回娘家”是南北方共有的习俗,回娘家又称“归宁”。年初二回娘家,是“迎婿日”“姑爷节”。这天,出嫁的女儿会携带礼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娘家拜年,还要给娘家的小孩子发红包。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年初二回娘家也叫“食日昼”。在南方地区,开年的习俗是吃开年饭。年初二也是敬财神的日子。传说女娲创造万物生灵时,先造六畜,后造人,因此年初一至年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至年初七才是“人日”,而年初二是“狗日”。
正月初三是猪日、老鼠娶亲日、扫帚日、谷子生日、赤狗日,宜打扫房间、早睡晚起、烧门神纸、包合子 [126]。初三也叫“赤口”日。“赤口”就是有口舌之争的意思,所以在古时候为了避免招惹口舌是非,大年初三大家都专心待在家里既不出门拜年也不邀请宾客来访。
大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相传大年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汉族民间迎神的日子。大年初四恭迎灶神,在位理学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北方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传说正月初五是“牛日”。
正月初六是“马日”,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中国人有“三六九,朝外走”的传统习俗,意即农历的初三、初六、初九是外出的吉利日子。
民间习俗初七这天必须食用七种不同青菜做成的菜饼,即芹、蒜、葱、香菜、韭。潮汕地区是指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蓝,广州地区指芹菜、芥菜、菠菜、青葱、大蒜、芫荽、生菜。在这一天,南方有“捞鱼生”的习俗,就是把鱼肉、配菜和酱料倒进大盘子里,人们用筷子捞动。古时候正月初七这天,人们会在自家院子摊煎饼,这样做寓意新一年里五谷丰登。
正月初八,又称谷日节。"谷日”的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不吃煮熟的谷物。正月初八也被称为“顺星节”,是一个可以预知一年运气的节日。顺星又名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民间取八字的读音,将正月初八日演变成了敬八仙节。
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称为“天公生”。人们会在清晨设坛祭拜,祭品讲究丰盛,表达对玉皇大帝的敬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正月初十,南方部分地区有开灯的习俗,设开灯酒宴。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认为“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