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准备讲讲黄陂区、新洲区、蔡甸区和江夏区,这四个武汉远城区在发展规划上各自有何特点,看看谁未来的潜力更大。这也是很多市民朋友所关心的问题,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首先来说下黄陂,这是武汉面积最大的一个远城区,总面积2261平方公里,对于一个远城区来说,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全域发展真的很难,但是黄陂却做到了。
总体来说,黄陂的规划是全域布局,采用三城+一区+长江新区的模式,以宋家岗为主体的天河航空城,正在申请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可辐射盘龙城、横店、天河、祁家湾等地,以汉口北为主体的武汉国际商贸城,可辐射汉口北、滠口(不带盘龙城和汉口部分)等地。
以前川为主的前川产业新城,城东有甘露山文旅城,城北有轨道产业基地,城南有产业新城,可辐射前川、罗汉等地。北部几个街道则依托木兰文化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农业,其中王家河、长岭等地的旅游业发展得比较不错。
最后就是长江新区了,虽然目前黄陂片区没有什么动静,但是按照规划,武湖、三里桥、大潭、以及前川的鲁台、六指等地都会发展起来。
新洲的面积也很大,不过由于新洲的地理位置特殊性,使得新洲并不能跟市区很好的融城,加长新洲很多地方离市区较为偏远,导致新洲城镇化的街道并不是很多,也无法做到全域发展。
尽管如此,新洲也并未采取“跛腿”的发展模式,而是采用先富带动后富的模式,就是好好地利用阳逻和双柳这个两大王牌为新洲增加赋能,向内辐射,激发内部其他区的发展动力,促使全区向好的方向发展。
目前新洲的规划是“两城引领+三城联动”的发展模式,两城说是阳逻的港口新城和双柳的航天新城,这两个作为新洲的发展重心,带动新洲的经济发展。三城联动则是指阳逻、双柳、邾城三城进行路网相融,进而向四周辐射,带动仓埠、汪集、辛冲等地的发展。
另外新洲也有一部分在长江新区的规划内,后期等长江新区发展起来了,新洲片区发展肯定也不差。
蔡甸由于老汉阳割肉太多,导致很多好的地方都分出去了,以至于最后蔡甸的经济发展的非常差,一直垫底,不过这几年蔡甸也开始发力,采用的也是全域发展的模式。
和黄陂一样,蔡甸的全域发展模式也是根据各个板块的功能定位去整区布局的,目前蔡甸采用的是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及空间布局。
其中,两城是中法生态新城和蔡甸经济开发区新城,这两个是蔡甸的发展重心,也是未来发展的主动能,主要辐射蔡甸街、后官湖片区、常福、奓山、大集等地,促进蔡甸经济的发展。
三带则是318国道三产融合示范带;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汉江沿线精致农业示范带,六镇则是红色农旅小镇;九真文化小镇;生态旅游名镇国家园艺小镇;国际湿地小镇;现代农业小镇。可辐射索河、侏儒、永安、消泗等农村乡镇。
可以说蔡甸全域规划其实还是挺全的,相信未来,蔡甸各区都能发展起来的。
其实江夏的境遇跟蔡甸有点像,以前都是分出了一部分土地托管到了开发区,但是江夏比蔡甸好,至少前几年跟光谷你侬我侬,北部很多地方发展不错,跟洪山区和光谷无缝对接。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江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注重北部而忽视了南部。
目前,虽然江夏剔除被托管到光谷的部分后全区的GDP是落后黄陂和新洲的,但是江夏北部的发展相当不错,像藏龙岛、庙山、纸坊、大桥新区等地遥遥领先其他远城区城镇,而郑店和五里界也在发展,基本都是围绕着北部在转。
因此,江夏采用的是北部组团融城的发展模式,不过在这种模式下,夏江的南部就有点难看了。倒不是说南部有多么破败,而是比起其他远城区的乡镇,总感觉荒凉了点,连江夏南部自己的人都说20多年没发展了,即将成为无人区。
从江夏目前的规划来看,未来除了已有的北部组团,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是郑店和五里界,未来有可能会推动金口的北上,但是关于南部的规划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很少,甚至曾经规划的山坡中心也无疾而终,山坡机场也无下文,全区是典型的“跛腿”模式。
每个区的情况不同,我们不能说哪个区的发展模式就一定对,哪个区的就一定差,希望四个远城区,都能发展得越来越好吧!
来源:行在武汉觅城事